8月22日上午,展览培教部全体人员在科学馆会议室如期开展每周集体学习例会,主讲人丁瑞领学顾吉环的文章《钱学森:一名科学家的党性观》及讲PPT雅丹地貌内容。
首先主讲人通过五个方面的内容对雅丹地貌的历史起源、地理分布、特征类型、形成机理、价值意义进行一一解读。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宽,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雅丹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地貌。在中国,雅丹的最大分布区也不是在它最早的发现地罗布泊地区,而是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在新疆,雅丹的分布也比比皆是,其中有名者如克拉玛依市东北乌尔禾的魔鬼城、吉木萨尔县北沙窝的五彩湾、奇台县西南沙漠中的风城等等。在繁荣的丝绸古道上,雅丹地貌是一个最大的天然路标。
喜欢星河,喜欢宇宙,喜欢一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它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渺小,让我们觉得要探寻的东西还很多,让我们觉得动力不止生命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