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1. 新闻发布会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

        “数说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文档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9-27 11:00

          
          发布会介绍:9月13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数说这十年”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志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发布。
          “数说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潘 志 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非常高兴用统计数据向大家介绍内蒙古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借此机会,也对新闻媒体、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内蒙古统计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
          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全区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万亿元新台阶,由2012年的10470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205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万元台阶,由2012年的42441元跃升至2021年的85422元,居全国第10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2.1倍和2.0倍。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3.9:43.5:42.6调整为2021年的10.8:45.7:43.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39.3%和51.7%。
          十年攻坚克难、培优增效,
          产业发展成色更足、势头更好。
          十年来,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推动全区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北疆粮仓岁稔年丰,肉库奶罐名副其实。
          全区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700亿斤,居全国第6位,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羊肉、牛肉、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贡献了全国约1/5的羊肉、1/10的牛肉和1/5的牛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盛“中国碗”贡献了内蒙古力量。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十年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2021年底,全区已拥有38个工业大类,127个工业中类,250个工业小类,有效增强了我区经济韧性。重点行业支撑有力,2021年,全区能源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化学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9.2%、17.7%和12.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近九成。精甲醇、电石、铁合金、稀土化合物、单晶硅等工业产品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服务业贡献率显着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202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7%,比2012年提高9.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至11.2%。
          有效投资精准发力,惠民生成效显着。
          2021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4.8%,比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1%,是2012年的1.2倍。全区民间投资连续5年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4.4%,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十年扬长补短、追风逐日,
          资源能源大区“绿”意更浓、“绿”能更足。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十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确定的战略定位谋策施策,坚持一手稳定能源供给、一手抓新能源发展壮大。
          端稳“能源碗”,牢牢守住能源供应安全底线。
          十年间,全区煤炭累计产量98.9亿吨、外运59.3亿吨。2021年,全区煤炭产量10.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为25.9%,居全国第2位。十年间,全区发电量4.9万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8万亿千瓦时,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均居全国首位。
          坚持“追风逐日”,“绿电”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新能源电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2012年的3.2倍和4.1倍,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部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22.0%提升至2021年的35.2%,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9.4%提高至2021年的19.4%。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国首位。
          十年开拓奋进、创新驱动,
          科技为全区发展添活力、增动能。
          十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
          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由2012年的101.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90.1亿元,年均增长7.2%。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数量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1%。全年专利申请量11830件,是2012年的5.8倍,年均增长21.6%。
          新技术新产业加速发展。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十三五”时期,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8.0%,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个百分点。
          投资引领动能加快转换。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9%,高于工业投资增速47.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较2012年实现翻番。
          十年融合融通、协同推进,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速、高效推进。
          十年来,全区上下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全力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2021年,东、中、西部经济总量分别是2012年的1.9倍、2.0倍和2.0倍。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东部地区为21.9:35.0:43.1,中部地区为4.6:50.5:44.9,西部地区为13.1:51.6:35.3。
          城镇化加快推进。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00万人,城镇化率68.2%,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9.8个百分点。
          消费规模不断壮大。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3239.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060.3亿元,年均增长5.1%。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3130元增加至21072元,年均增长5.4%。2021年,全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03.6亿元,比2015年增长8.7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0.9%提高至2021年的6.0%。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一带一路”纵深推进。
          全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由2012年的707.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236.5亿元,年均增长6.4%,高于同期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从内蒙古始发的中欧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至2021年300多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值达到111.8亿美元,占全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8.4%。
          十年用心用情、倾力民生,
          民生福祉和保障水平显着提升、大幅增进。
          十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全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2019年接连突破2万元和3万元大关后,在2021年达到34108元。其中,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377元和18337元。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21年,全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658元,是2012年的1.7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区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区城镇就业人员790.0万人,占全区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4.9%,比2012年提高15.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656.7万人,比2012年增加153.8万人,吸纳就业能力显着增强。
          通过统计数据,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内蒙古发生的点点滴滴和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实现的;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率领全区2400万各族人民奋发进取、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结果。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坚信只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下去,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绩,创造出更大辉煌!
          谢谢大家!

          “数说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9月13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数说这十年”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志峰,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传敬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围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区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能否请您进一步介绍一下,这些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有哪些?
          潘志峰:感谢这位记者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区工业经济不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一是规模效益双提升。十年来,全区上下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实现翻番,年均增长6.7%,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对全区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7%,利润年均增长18.1%,企业盈利能力显着增强。
          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近年来,全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太阳能用晶硅材料生产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煤炭加工由主要炼焦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形成了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烃等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煤制烯烃产能超300万吨/年,居全国第一。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2个和4.4个百分点,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加快培育。
          三是工业投资提质增效。十年来,全区上下围绕培优增效,着力稳定和扩大工业投资。2021年,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1%,占全部投资比重四成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5%,高于工业投资增速20.4个百分点。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项目提速提效,风力发电投资同比增长30.3%。
          中宏网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新能源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前不久自治区党委召开的“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孙绍骋书记指出“在‘双碳’背景下,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是必然选择”。能否用统计数据介绍一下,我区新能源发展有哪些积极变化?
          汪传敬: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我区风光资源非常丰富,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以风力、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电力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居全国前列。十年来,新能源电力装机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区超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近五分之一的发电量来自新能源,内蒙古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十年间,太阳能发电量年均增速达到73.3%,占全区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0.05%提高到2021年的3.5%,实现了“从无到有”;风力发电量年均增长14.5%,占全区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9.2%提高到2021年的15.8%,创历史新高。
          二是新能源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资源和政策“两个优势”吸引了大量新能源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2021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企业434户。其中,风力发电企业246户,太阳能发电企业148户,风光一体发电企业31户,均保持快速增长。
          三是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从风力发电来看,以锡林郭勒盟为代表的东部5盟市的风力发电量增长较快,十年间,风力发电量增长2.5倍,占全区风力发电量的一半以上。从太阳能发电来看,呼包鄂地区太阳能发电量实现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呼包鄂地区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区太阳能发电量近四成。
          央广网记者: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了“两个基地”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区位优势,始终将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工作重心并持续推进。能否介绍一下,十年来我区在农牧业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汪传敬: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从粮食生产来看,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2021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亿亩,比2012年增长14.0%,年均增长1.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亿亩,比2012年增长12.4%。2021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768.1亿斤,比2012年增长40.2%,年均增长3.8%,粮食产量全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10位跃居至2021年的第6位,创历史新高。内蒙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8个规模外调省区之一,刚才潘局长讲到,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畜牧业生产来看,肉产量实现“十七连稳”,畜牧业生产质效齐升。经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自治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牛奶、牛肉、羊肉、羊绒产量已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全区猪牛羊禽四肉产量270.3万吨,比2012年增长13.9%,年均增长1.5%。其中,牛肉68.7万吨,比2012年增长34.3%;羊肉113.7万吨,比2012年增长28.2%。
          现在,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总数居全国第一,“蒙字号”品牌畅销全国各地,认可度和美誉度显着提升。
        附件: